中環新綠洲 推動綠色飲食革命
發布時間: 2015/10/09 17:43
認識「Green Monday」,由網上廣傳的周一素食日開始,明星、名人紛紛響應,背後宣揚的不只是為減少碳排放的素食主義,而是從心態至消費都貫徹的綠色生活。
一直想宣揚Go Green不單是意義好,仲可以食得好健康、好好味,可以是一件好型好潮的事。
Green Monday創辦人之一楊大偉說素食是「Green」(綠色生活)的一部分,卻不是全部,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模式才是主調。
一站式推廣綠色生活
Green Monday成立3年多,由宣揚綠色概念開始,今年終於開設「Green Common」生活館。一站式生活館的概念來自以意大利食品為主題的全球連鎖店「Eataly」,將超市、餐廳、教室、書店集於一身,自2004年成立至今逾10年,楊大偉說該店已成為遊客朝聖地,
為甚麼不可以用Green為主題?
直至今年,機構先後在灣仔和中環開店,獲得大業主合和及南豐以優惠租金出租店舖。灣仔店在4月開業,未夠半年,營業額一直上升,早已達收支平衡。記者到過試業中的中環店,足有6,000平方呎,貨品不似一般超市放得密密麻麻,但由小家電、護膚品、意大利黑松露、新鮮蔬菜、冷藏食品等一應俱全。
另一邊是OVO Cafe主理的素食餐廳,端出來的幾碟素菜一樣吸引,價錢大都在100元以內,
OVO本身有餐廳、傢俬店和花店,同樣以綠色生活為主題,既然大家做同一件事,走埋一齊的Synergy(協同效應)更大,給社會的信息更好。
楊大偉所指的信息,是綠色生活可以是一種生活時尚,而綠色產品與日本食物一樣,有追捧者亦有市場。
大家開始明白,不是花錢買塊牛扒就是享受,而會考慮食物背後的生產是不是可持續,是不是對自己健康,食品公司有沒有負起社會責任,這正是外國發生緊的一個Food Revolution(飲食革命),消費者關注企業背後的工作,甚至離棄一些對社會不負責任的公司。
理念結合商業見效益
社會企業和一般企業的區別逐漸沒過往般壁壘分明,楊大偉認為,每個企業都可以是社會企業,
企業本身有良心、照顧社會的都是社會企業,剝削、無良心的企業始終會被社會淘汰。
以往的社會,生意歸生意,推廣理念是推廣理念,兩者難以並行,但楊大偉說,兩者必須走在一起,才可以真正改變世界,特別是綠色生活,因為最難改變是人的行為,他以經濟學最基本的供求理論解釋,
(社企的工作是)推廣理念,借此提高Demand(需求),Supply(供應)才會增加;(社企)不可以沒有生意模式,除因為要自負盈虧之外,更要透過社企的生意增加供應,繼而帶動背後食物鏈的供應,可能是本地有機農場,也可能是以往難在超市上架的綠色產品,希望環境改變令他們可放膽供應。
他以超市或餐廳提供的選擇為例,
10樣東西有10樣都是肉和海鮮,我講一萬次全球暖化都沒有用,因為沒有代替品。我深信社企或綠色生活有關的企業,教育之餘必須改變供應,供求改變即是Economy改變。
Green Monday過往與不少大型連鎖食店合作,承諾供應素食選擇,楊大偉說單靠一個機構的成效有限,連鎖店的好處是接觸面廣,可能改變到消費者的選擇,
最重要是行為改變。
(節錄)
全文刊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第414期(收費閲讀)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,原題為「中環新綠洲 創新社企推型格素食」。
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
撰文 : iMoney智富雜誌